在全球研發(fā)網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研發(fā)、制造以及銷售體系流程;在搞好傳統(tǒng)車的基礎上做好新能源車開發(fā);營銷方面特別是國產品牌份額下降的背景下有責任迅速填補這一空檔;縮小和國際一流企業(yè)之間的售后服務差距,爭取今年再增加100個服務網點,總網絡會達到320家。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廣汽乘用車傳祺品牌實現銷量同比暴增157.6%,從2012年的3.3萬輛至2013年的8.5萬輛,全年實現盈利3.1億元,其主力車型傳祺GS5在12月份更是突破了1萬輛。而2014年傳祺最初的產銷計劃是年產銷量達到11.5萬臺。對于傳祺為何取得這樣的成績,本報近期專訪了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
記者:我們都知道2013年廣汽傳祺在經營上盈利,我們在2014年有什么樣的目標,能不能實現整體的盈利呢?您是如何使廣汽傳祺上市短短三年即實現盈利的?
吳松:2013年廣汽傳祺共盈利3.1億元,今年盈利預計會比去年多一些。實際上,衡量一個企業(yè)的高低,不單純是盈利,還要根據企業(yè)財務現金流以及折舊方面的情況,考量整體財務狀況。
首先,廣汽傳祺現金流一直非常樂觀,即使前幾年傳祺虧損的時候,現金流也非常樂觀?,F在,隨著銷量上升,成本公攤會進一步降低,規(guī)模效應日漸顯現,以后現金流就更好。
第二,對成本的控制取得了實質性效果。我們建10萬規(guī)模產能的時候,整個廠房加設備的投資不足20億,但工藝水平已經是相當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創(chuàng)新的工作方法,最終相對于合資企業(yè),我們的投資不足他們的50%-60%,相對于國內自主品牌企業(yè),也不到他們的70%-75%,從投資一開始就比他們低。
第三,廣汽傳祺經過這幾年的發(fā)展,于去年全面推行廣汽GPS生產方式。首先,讓員工到豐田、本田學習先進生產方式,通過這一方式廣汽去年可以說成效顯著,公司制造成本降低35%,生產領域的不良率降低。
記者:大家比較關心傳祺2014年的戰(zhàn)略目標,新車投放計劃,就在本周也有很多媒體說我們2014年有四款新車,您再給我們落實一下今年的目標。
吳松:今年真正的投放市場有三款車型,第一款是傳祺GA3的姐妹車型GA3F。此前的GA3,造型強調運動型和造型的時尚個性化,主要競品選擇的是??怂?,所有性能、配置都跟??怂瓜嗨?,但價格比它低20%、30%,而且采用的都是高標準。GA3F將針對家庭,同時充分發(fā)揮傳祺GA3內飾空間的優(yōu)勢,在內飾方面進一步的優(yōu)化,同時也會配上我們傳祺的智慧版,把這些性能再提升,會給顧客一驚喜。
第二款就是傳祺GS6,實際上強調時尚功能的傳祺GS5,已經兼顧越野特點,庫木庫里沙漠及冰雪試駕的考驗,都證明其越野性不錯。但考慮市場細分需求,專門針對消費者需求推出不同風格的GS6。我們希望通過這兩個車型進行組合,進一步鞏固傳祺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優(yōu)勢,同時突破月銷一萬的GS5加上GS6后突破1.5萬輛。
第三款車型是GA5的兄弟車型——GA6。GA5是引進歐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的產物,與國際水準還有一點距離。但GA6可以說是引領,已經是按全部國際先進水平來進行設計,對它的底盤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整個造型和電子這些技術方面的應用,所以GA6是傳祺全新精心打造一款中高級轎車,以適應中國方面的發(fā)展,特別是在公務車市場這個方面的一些需求。
記者:我想問您一下,我們2013年全年做了幾項重點的工作,包括您介紹的推行廣汽生產方式,那在2014年,我們廣汽傳祺重點工作在哪幾方面?
吳松:第一個在全球研發(fā)網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研發(fā)、制造以及銷售體系流程,以適應市場能夠快速推出我們的產品。
第二個在新能源方面取得突破,至于車型什么時候投放有個過程,我們提出混合動力要對照凱美瑞,新能源汽車是脫不開傳統(tǒng)車,即在搞好傳統(tǒng)車的基礎上做好新能源車開發(fā)。
第三是營銷方面,這是重中之重,傳祺要把握這個大好時機,特別是國產品牌現在份額在下降的背景下,傳祺有責任迅速填補這一空檔。
第四,提高售后服務,縮小和國際一流企業(yè)之間的差距,把我們在研發(fā)、制造等方面的優(yōu)點移植到售后方面,進一步標準化、專業(yè)化。同時通過做好服務品牌加快網絡布局,爭取今年再增加100個服務網點,總網絡會達到320家。
第五是國際化戰(zhàn)略。去年取得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中高級領域。我們確定首先就是南美和中東地區(qū),同時還有我們周邊的國家,如東南亞,中亞,甚至澳大利亞。(岳偉)
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傳祺進入全面提速階段
2014-01-24 10:35:17
中新網
(責任編輯:
)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