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穩(wěn)投資是“六穩(wěn)”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也看到,在公共服務等領域里面,暴露出來我國還是存在不少的短板。作為投資主管部門,請問發(fā)改委今年將在這些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何立峰:中國目前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投資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至為重要。今年疫情突如其來,給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也暴露出存在的許多短板弱項,需要繼續(xù)通過加大投資力度,盡快予以彌補。今年的投資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不同尋常,應該側重于做好“三個精準”。
何立峰:首先是精準籌資。如果這次人大會能夠通過,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億元,比去年多224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00億元,比去年增加16000億元;另外還有抗疫特別國債10000億元,當中一部分也要通過轉給地方用于相關的補短板強弱項投資。加起來,整個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超過5萬億元,其中新增2萬多億元。最主要的是通過政府作為,帶動和激發(fā)社會資本跟進,從而形成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有機融合。
何立峰:第二是精準項目。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應急物資等領域短板,盡快給予彌補,盡快給予建設。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包括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zhèn)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從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來的情況看,有些要瘦身健體,大中城市和縣城要進一步加強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wèi)生,還有醫(yī)療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的短板弱項,要盡快補上。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一些跨行政區(qū)、跨流域的重大項目,包括川藏鐵路、大江大河治理等,要抓緊建設。這些項目都是遲干早干都要干的項目,都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項目。
何立峰:第三是精準施策。重點有幾個方面。一是抓緊做好前期工作,包括前期準備工作,不能含糊。二是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不能讓項目等著資金。三是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包括土地、環(huán)評等,都為項目服務。
何立峰:只要我們認真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上下齊心協(xié)力,各部門、各地方、各企業(yè)一起配合,就能夠完成今年的投資任務。謝謝。
(根據網絡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