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遍全球,引得國內用戶爭相體驗。在其開發(fā)者OpenAI并未開放國內用戶注冊使用的情況下,網上出現(xiàn)了眾多代注冊ChatGPT賬號服務、山寨版ChatGPT,并收取費用。為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fā)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
ChatGPT大火,謹防不良商家蹭熱度非法謀利
ChatGPT是一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對話機器人,它可以通過學習人類語言來實現(xiàn)自然、流暢的人機對話,同時還能進行郵件、視頻腳本、文案、代碼撰寫等任務。ChatGPT由國外的OpenAI公司研發(fā),一經發(fā)布便迅速火遍全球,在國內亦引起廣泛關注。但目前ChatGPT只有海外版本,并不能在國內使用。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借ChatGPT熱度,牟取非法利益,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此,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提醒廣大消費者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代注冊賬號涉嫌非法經營,賬號可能被收回
ChatGPT的正版服務由境外機構提供,國內用戶須使用境外IP,并通過海外手機號碼短信驗證方可登錄,這將不少國內用戶拒之門外。于是,一些不良商家就從中“嗅”到了商機,在相關論壇或者所謂的ChatGPT注冊教程里偷偷嵌入兜售ChatGPT賬號、代注冊ChatGPT賬號服務的鏈接,消費者點擊鏈接即可跳轉進行交易。需要注意的是,《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關于清理規(guī)范互聯(lián)網網絡接入服務市場的通知》(工信部信管函〔2017〕32號)明確規(guī)定,未經電信主管部門批準,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專線(含虛擬專用網絡VPN)等其他信道開展跨境經營活動。所以這些以營利為目,未辦理國家相關行政許可的代注冊商家,搭建或使用VPN進行注冊賬號,擅自經營買賣國外賬號的行為,涉嫌非法經營。消費者購買后,不僅無售后服務保障,而且賬號還可能被賣家收回,或者遇到一號多售的情況,影響使用體驗。
二、“山寨”版ChatGPT收費套路多,對話質量差
除代注冊ChatGPT賬號或販賣ChatGPT賬號之外,各種“山寨”版ChatGPT更是層出不窮,以免費試用為噱頭,吸引用戶注冊使用后,再推出收費服務。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聲稱取得ChatGPT官方接口,以“中間人”角色傳輸問題和回復;另一種則是純粹的“山寨”程序。在收費方面,有的按對話次數(shù)充值收費,如9.99元/20次、99.99元/1300次、199.99元/3000次等;有的收取會員費,如199元月度會員、399元季度會員、999元年度會員等;有的需要觀看廣告方可使用。這些產品大多只是借用ChatGPT熱度賺錢牟利,而非真正的ChatGPT,其聊天能力和ChatGPT相去甚遠,有些回復是統(tǒng)一的應答話術,甚至答非所問,對話質量低下。
三、隨意下載相關APP程序或注冊賬號,存在諸多風險
不少APP、公眾號、小程序打著ChatGPT、智能AI等旗號,誘導用戶下載或注冊,除借機牟利外,可能還存在其他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風險。一是一些APP或應用程序可能會收集和濫用用戶個人信息數(shù)據,侵害用戶個人信息安全權,消費者須謹慎提供個人信息;二是虛假的AI語言模型質量差,響應不準確或不恰當,服務質量低,而且一些以短期牟利為目的的程序,收取用戶會員費或套餐費用后,可能隨時關閉跑路,用戶售后服務無保障;三是一些虛假應用程序可能包含惡意軟件,進而危及用戶設備或數(shù)據安全。
四、直接引用ChatGPT答案,可能涉嫌侵權或違規(guī)
ChatGPT的“超能力”讓各行業(yè)感到興奮,同時也帶來了隱憂。因為ChatGPT是由大量數(shù)據訓練出來的語言模型,在訓練的過程中會用到受著作權保護的素材,因此直接引用ChatGPT答案,可能會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權等問題。此外,由ChatGPT提供的知識,即使不侵害著作權,也可能存在學術倫理問題。目前全球已有多家期刊、出版機構禁止將ChatGPT列為論文合著者,多所高校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因此,無論是使用“正版”還是“山寨”ChatGPT,用戶都應謹慎引用其答案,避免違法違規(guī)風險。
不可否認,智能AI是未來的重要發(fā)展趨勢,消費者對ChatGPT的興趣和想第一時間體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理性冷靜地看待,在使用該類產品的過程中要注意合法合規(guī),對于一些涉嫌違法違規(guī)的服務,應當提高警覺和加強辨別,特別是要擦亮眼睛,謹防不良商家利用此機會非法謀利,避免投入金錢后難以獲得應有的服務,甚至造成更大損失。
(來源:廣東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