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難且正確的事情
——小米公司5G+全場景信號數據提升項目背后的故事
□ 本報記者 彭 燮
電話接不通、網頁打開慢、視頻有點卡、游戲總掉線……這些很影響消費者心情的通信體驗問題,就是小米公司從2019年開始推進的5G+全場景信號數據提升項目要解決的“痛點”。
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解決起來卻非常困難——要知道,手機通信體驗不僅與手機產品有關,還受制于通訊網絡、空間環(huán)境、操作習慣等方面。換句話說,通信體驗不是手機能說了算的。
比如,火車站手機信號不好,原因除了手機本身的性能之外,還可能是因為候車人數太多、候車室存在信號死角,甚至有可能是用戶使用的App造成的。而要想提升用戶通信體驗,就要在不改變上述所有外部因素的前提下,單靠改進手機硬件和完善軟件,讓用戶明顯感覺“信號好了、上網快了”,這背后的難度可想而知。
經過3年多的努力,小米真的做到了!首次邁入5G標準專利聲明數量全球前10位。從反饋數據看,數據通訊模塊的用戶反饋比例“三連降”。從新品表現看,小米13 Ultra通過自研5G雙卡數據同時上網功能,手機下載吞吐率提升30%,抖音/Bilibili視頻流暢度提升20%;國內捕獲5G網絡速度提升45.09%;國際捕獲漫游5G網絡速度提升84.39%。
一座全力以赴的“冰山”
2019年,項目初始階段,小米工程師們運用了10種以上的計算模型,對超過20T的脫敏用戶反饋日志進行梳理。這也是小米質量改進的通用做法——從用戶反饋里尋找共性問題。
讓工程師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多月過去了,從海量的數據里居然找不到共性問題。畢竟影響通信體驗的因素太多了,很難定位到源頭。
幾乎絕望的工程師們經過無數次的頭腦風暴,創(chuàng)新構建了通訊NPS“冰山”模型——將用戶通信體驗看作是一座冰山,從下自上分別是穩(wěn)定層(基礎網絡層面)、基礎層(手機硬件層面)、場景層(使用場景層面)、交互層(業(yè)務交互層面)和感知層(用戶評價層面),只有體積最小的“感知層”浮在水面之上。
但是,用戶通信體驗更多是由隱藏在水面之下的其他4個層面決定的。項目組按照“冰山”的不同層面,從用戶、信號、硬件、場景等不同維度,精細化拆分出12類信號數據類問題,并提煉技術要求和測試指標,以用戶主要使用場景為基礎,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和驗收方案。
比如針對用戶反映比較多的手機玩游戲卡頓問題,項目組設定了“游戲卡頓率”測試指標,要求如果在一局游戲過程中,卡頓時間占游戲時長的比例小于1%,可以得80分;如果在1%到2%之間,可以得60分;如果大于2%,就直接判定為不合格。
這樣一套以用戶主要使用場景為基礎,并針對高頻使用場景提出精細化指標的標準體系,讓小米的用戶通訊體驗有了一把高水平的統(tǒng)一標尺,從過去的“千人千面”到現在的“全線全場景”。
為了用最短的時間實現提升用戶體驗的最大化,項目組借鑒卡諾模型(Kano Model),以網絡條件和手機性能為兩個參照系,制定了“區(qū)分無差異品質,堅守必要品質,提升一維品質,開發(fā)魅力品質”分級優(yōu)化提升目標。
與此同時,為了與其他品牌拉開差距,小米還致力于在網絡信號分布偏弱且手機發(fā)射接收性能因客觀原因受到限制的“困難模式”中,想方設法改進消費者通信體驗,從而形成“魅力品質”。
有沒有魅力,數據來說話——據測試,小米MIX4在北京西站、河南鄭州東站等9個高鐵站的“刷抖音成功率”測試中,均比友商產品成功率高出50%以上。小米 13 Ultra的手機下載吞吐率對比友商提升100%;游戲延遲對比友商降低100%;郊野模式下無服務時長相比友商降低94.75%。
一張不用換的SIM卡
2022年8月,項目組收到來自西安用戶李先生的反饋,是關于小米手機沒有通訊網絡的問題。用戶說,手機顯示沒有4G信號,打不了電話,上不了網。
項目組用戶對接工程師高策收到這條反饋信息后,進行了優(yōu)先級判定——打電話、上網屬于核心功能,且用戶就是日常使用,屬于核心場景,雖然類似的反饋很少,但出現這樣的問題,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于是,工程師第一時間將該反饋意見判定為“高優(yōu)先級”,進行處理。
測試人員立即聯系該用戶,請其幫忙進行復現,但沒有成功。用戶也反映,這個問題并非長期存在,而是偶爾出現。
是先放一放還是繼續(xù)往下查?項目組工程師們選擇了后者。雖然是偶發(fā),但是這種問題對于用戶來說,通信體驗太不好了,萬一在重要時刻又發(fā)生問題,會給用戶帶來很大困擾,也會影響小米手機在用戶心中的形象。所以,必須接著往下查。
工程師再次聯系用戶,提出想上門協助用戶抓一下問題日志。用戶也非常配合。為了盡快鎖定問題,工程師還帶了兩臺小米手機到用戶家里。
在嘗試復現問題的過程中,工程師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用戶的手機確實再次出現了沒有4G信號的問題,但是當換成別的SIM卡的時候,這個問題就不再出現了。工程師接著把用戶的SIM卡插入他們帶來的兩臺手機,沒有4G信號的問題,又再次出現了。
看來,問題出在SIM卡上!
經過后續(xù)測試排查,工程師終于找到了原因——由于SIM卡老化,導致出廠配置文件已經丟失,按照手機程序設置,識別不了出廠配置文件,手機就無法穩(wěn)定接收4G信號。原因找到了,只要用戶去營業(yè)廳換一張SIM卡,問題就可以徹底解決了。
可是,小米的工程師們又做出了一個“不合常理”的決定。他們沒有讓用戶去換卡,而是啟動了緊急修訂程序,對手機程序進行修改,以確保在遇到出廠配置文件丟失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穩(wěn)定接收4G信號。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距離新程序版本封包僅有5天時間。
為什么不選最近的路,反倒是要“和自己作對”呢?項目組負責用戶意見反饋的工程師李巍巍說,反饋這個問題的用戶,其實不僅僅是一個人,可能還有很多人也遇到或者未來會遇到同樣的SIM卡老化問題。如果只是建議用戶換卡,那等于是把解決問題的壓力傳遞給了用戶,這和小米的價值觀是沖突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在程序上解決問題,那么未來還可能會給很多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拔覀冞x擇把麻煩留給自己。雖然時間緊、壓力大,但這是在踐行我們對于用戶的承諾,是我們應該做的事?!?/p>
在經過緊張的研發(fā)和嚴謹的壓力測試之后,新版本操作系統(tǒng)如期發(fā)布。用戶更新后,問題再也沒有出現。但對于小米工程師來說,工作并沒有結束。
他們通過反饋發(fā)現了一個新的“風險點”,那就是SIM卡老化問題。為此,項目組專門成立了一個SIM卡優(yōu)化兼容專項,繼續(xù)圍繞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
一場不見面的“雙向奔赴”
資深米粉小李,家住內蒙古,常去北京出差,2022年7月15日,小李坐高鐵到北京,剛出北京北站,想要去周邊一家快餐店吃點東西。點完餐要付款的時候,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小米手機沒了信號,打不了電話,上不了網?!爱敃r一堆人在后頭排隊,我付不了款,特別狼狽?!彼f。
當天,小李就在小米“服務與反饋”中描述了自己遇到的問題,并上傳了當時的問題日志。在他看來,遇到問題就得及時反饋。之前,他的小米手機也曾遇到一些問題,他反饋之后,很快就有工程師聯系他解決問題,“小米工程師特實在,不推事?!边@是小米工程師給他的印象。
果然,第二天,5G+全場景信號數據提升項目組的工程師就聯系了小李,告訴他說,從日志和以往情況看,北京北站相關區(qū)域的網絡信號比較弱,因此容易出現掉線掉網的情況。
小李對這個說法不認同,“同行的人用別的品牌手機,咋就沒出現這個問題?”收到小李的疑問,工程師表示會繼續(xù)跟進,讓小李再等兩個星期。
幾天后,工程師又聯系小李,說是他們改進了手機網絡的規(guī)避策略,應該可以優(yōu)化通信體驗,還給小李發(fā)了灰度測試版本。但那段時間,小李沒去北京出差,所以也就沒辦法測試。
十幾天后,工程師告訴小李,他們找了幾個同事帶著灰度測試的版本,去北京北站進行了好幾輪實地測試,各個角落都測了,沒有再出現網絡問題,打算近期要公開更新了,請小李關注。
小李回憶說,知道這些工程師為了他的反饋,在北京北站來來回回地測試,心里覺得很感動、很溫暖。正因為有這么多認真負責的工程師,小米才會越來越好。
幾個月后,小李又要去北京出差,不光帶上了上次出問題的那部手機,還帶了一部其他品牌的手機。
出站以后,他拿著兩部手機轉了一圈,“其實心情很忐忑,一方面覺得應該不會有問題,但也多少有點擔心”。他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
確認沒有問題之后,小李第一時間聯系了工程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案杏X我們一起完成了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小米說到做到了!我作為米粉也特別開心!”他說,從小米2S開始,自己喜歡小米手機已經10年了。這幾年他還義務在小米手機論壇收集米粉意見?!胺凑刻煊袝r間就看看論壇,有相關的反饋意見就整理好發(fā)給工程師?!彼f自己堅持下來的原因,其實就是這群從來沒見過面的工程師“兄弟”們。
做難且正確的事情。小米公司通過5G+全場景信號數據提升項目,提升了用戶的通信體驗,也進一步凸顯了小米堅持的“以用戶滿意為最高標準”的質量改進理念的魅力。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