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视频|亚洲无码综合一区|国产国语一级在线播放

  • <strike id="kyimi"><code id="kyimi"></code></strike>
  • <center id="kyimi"></center>
    <delect id="kyimi"></delect>
    <dl id="kyimi"><small id="kyimi"></small></dl>
    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財經(jīng)>>觀察>>

    人民日報:為何“電e寶”沒有得到預期的贊揚?

    2016-07-04 15:00:10 人民日報

    原標題:“搶市場”莫成“圈市場”(金海觀潮)

    █過多的同質化競爭,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推出一款支付產品,是為了方便用戶,而不是“畫地為牢”“非我不可”。通過強行“圈市場”贏得用戶數(shù)量的一時猛增,絕非長遠之計

    前幾日,筆者見家中電表不停地閃爍紅燈,明白又該交電費了。與之前水電煤氣費都要跑去銀行不同,現(xiàn)在只要知道用戶編號,在支付寶或微信上簡單操作幾步就能完成繳費,省時又方便。

    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fā)展給網(wǎng)上購物、生活繳費等帶來了極大便利?;ヂ?lián)網(wǎng)金融風頭正勁,成為各路資金競相追逐的“香餑餑”。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蘋果公司推出的Apple Pay,使得用戶通過移動端消費轉賬更加方便。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共辦理非現(xiàn)金支付業(yè)務267.97億筆,金額888.28萬億元,其中,網(wǎng)上支付業(yè)務104.43億筆,移動支付業(yè)務56.15億筆。

    然而,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加入“搶市場”的行列,想從中分一杯羹,也引發(fā)了社會上一些議論和擔心。比如,日前國家電網(wǎng)推出自有支付平臺“電e寶”,除了繳納電費,“電e寶”還集合了貸款、購物、財富管理、健康醫(yī)療等功能。不少人質疑,以后繳電費是不是只能用“電e寶”,微信和支付寶都不能用了?雖然國家電網(wǎng)回應稱,“電e寶”推出后,通過社會化第三方支付渠道交費的客戶仍可選擇原方式不變,但關于“電e寶”的爭議并沒有停歇。

    有觀點認為,現(xiàn)在仍可用其他支付渠道繳費,但將來很難保證一些家大氣粗的企業(yè)不會借助市場壟斷地位來強推自己的支付平臺。此外,在軟件下載區(qū)域,用戶紛紛吐槽“電e寶”存在無法發(fā)送驗證碼、注冊總是失敗、一些功能需下載附加軟件才能實現(xiàn)等問題,用戶體驗方面仍有待改進。

    什么賺錢投什么,是市場的“王道”,也無可厚非。在某種程度上,“電e寶”表達了傳統(tǒng)壟斷行業(yè)期望整合現(xiàn)有服務渠道、提升智能互動服務水平的愿望。問題在于,同樣是將觸角伸到電商領域,搭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車,實現(xiàn)足不出戶的便利,為何“電e寶”沒有得到預期的支持與贊揚?

    家家戶戶離不開用電,但無論是回歸到上門收電費,還是用手機客戶端等方式繳納,似乎都不是用戶所能決定的。習慣了第三方繳費渠道的便利快捷,通過一個平臺搞定水電煤氣等多種開銷,卻平白無故要多幾個軟件,無疑會讓人不爽。不僅如此,有人擔心,一旦“電e寶”口子開了,會不會“水e寶”“煤e寶”之類的平臺也撲面而來?消費者是不是又要安裝一堆相似軟件?更甭提增添記憶用戶名密碼、綁定銀行卡賬戶等麻煩事了。過多的同質化競爭行為,還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搶市場”不能變?yōu)椤叭κ袌觥??;鸨牡谌街Ц妒袌龉倘晃艽?,但推出一款產品為的是方便用戶,不是“畫地為牢”排斥別人,不是非得讓消費者“用我的產品”。產品好不好,市場說了算,用戶會選擇自己滿意的產品,靠強行“圈市場”贏得用戶數(shù)量的一時猛增,并不是長遠之計。

    “搶市場”,重要的是抓住用戶的心。從注重體驗、滿足需求出發(fā)來創(chuàng)新產品和服務,更能受到用戶歡迎,國家電網(wǎng)推支付產品收電費看似名正言順,但“名正言順”不是忽視用戶體驗的理由。如今,人們需要的不再是單純的多一款新軟件、給手機添一個功能,而是又解決了什么生活痛點、又帶來了哪些全新體驗。把細節(jié)做好,才有資本獲得掌聲。黑屏閃退、等待過長都有可能是用戶“拉黑”的原因,反過來,界面?zhèn)€性化設置、按需推送信息則會成為用戶點贊的動力。體驗感爽了,好評度提升了,用戶自然也就跟著來了。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04日 18 版)

    (責任編輯:八雨)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