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看后各種飆淚
網(wǎng)友在這個名為“這些年來的全家福”的帖子里曬出了20多張老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背景基本都是一間農(nóng)村老房子,20多年,照片中的年輕小伙們逐漸變成了中年人,父母從50多歲變成了70多歲的老人,家里從12人的“小家”發(fā)展成24人的“大家”。
有網(wǎng)友表示,20年團聚的照片太擺了,建議上新聞聯(lián)播的全家福征集活動,更多網(wǎng)友看后各種飆淚,“剛從老家回南京,看著這一大家子年年團聚的照片,我咋看得眼淚直流呢?”
七兄妹全是大學(xué)生
董先生在南京經(jīng)營一家公司多年,自己老家在徐州柳園村,母親來自中醫(yī)世家,是村里的赤腳醫(yī)生,父親是當?shù)乩蠋?,今年已?jīng)75歲了。家中一共兄妹七人,自己排行第五。
雖然家里條件很一般,但是父母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在那個年代,兄妹七人全部考上了大學(xué),其中兩個年長的哥哥一個上了北大,一個上了清華。
1987年那張老照片就是當年去日本讀博士的二哥用帶回的相機拍的,董先生回憶,那時候自己只有17歲,家里只有奶奶、父母、七兄妹、大嫂和小侄子12個人。二哥隨后就回日本了,沒有相機,全家福中斷了好幾年,直到1994年二哥回鄉(xiāng)辦婚禮,才有了第二張全家福,之后的一年,董先生大學(xué)畢業(yè),愛上了攝影,自己買了一臺尼康相機,這才有了后來連續(xù)近20年的全家福照片。
2010年全家福人最多
董先生介紹,隨著兒女漸漸參加工作,1990年開始,家里的三間草房陸續(xù)拆掉蓋了瓦房,從2000年開始,家族里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人最多的一年是2010年,那年是父母73歲生日,當?shù)卣J為老人66歲、73歲是“鬼門關(guān)”,73歲是比70歲生日還要重要的大日子,那年生日自己的表親們也紛紛過來賀壽,全家福里足足放下了50多號人,看起來規(guī)模跟中學(xué)畢業(yè)照差不多。
讓人感動的是,雖然董先生家子女眾多,分散在北京、上海甚至海外,但是20多年來幾乎年年都回家。董先生表示,小時候雖然家里條件一般,從老照片上甚至可以看到,幾個兄弟小時候都是赤膊光腳四處亂跑,但是七兄妹之間感情一直很好,每年都會邀請彼此的子女來自家住一段時間,離家最遠的二哥每年都至少回家三四次。為了讓年邁的父母不至于一下子送走七個子女落差太大,每年回家離家七個子女都商量好,盡量不要一起走,免得父母難過。
全家福會一直拍下去
20多年來,回家的路越來越好走了。董先生回憶,以前自己從南京回家坐汽車要倒騰8個小時,最可憐的是七弟,從浙江要倒車四趟才能回徐州?,F(xiàn)在幾個哥哥姐姐都買了私家車,徐州也通了高鐵,北京的二哥、浙江的七弟回家都方便了。所以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最近幾年人都到得很齊。今年是家里到得最全的一年,所有媳婦、女婿、孫輩們都齊了,一共24人,最小的七弟的女兒也兩歲了,20多年前那個抱在手上的侄兒都已經(jīng)30多歲了,這幾年怎么說也要結(jié)婚生子,父母就等著第四代出生了。
連續(xù)拍了20年全家福,董先生打算把20多張照片找出來放大,打印出來給父母放在家里看。
邊看照片董先生邊想,什么是家?“有老房子、有父母的才是家!”他說,正是這個信念,讓七個子女幾乎每年都聚在一起,讓這個24人的大家庭有了凝聚力。他向記者承諾,只要父母在,全家福會一直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