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向畫中覓依稀
中國實力派畫家蔡孝龍嬰戲圖賞析
(倪志芳記者霍一夫)中國實力派書畫家蔡孝龍的水墨蝦蟹、意筆佛像素為行家首肖、藏家青睞。其揮灑自如、即席成幅的嫻熟功力更為熟識他的藝友津津樂道。近年來,他積累了數(shù)量可歡的嬰戲系列作品,拓展繪畫題材,適應(yīng)各階層人士的審美需求,又向藝術(shù)高境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蔡孝龍,號天全,齋名攬景樓。一九五七年生于上海,祖籍福清。民革黨員。現(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上海創(chuàng)作中心,上海海上書畫院畫師、上海香山書畫院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xué)東方藝術(shù)交流中心理事、總干事,為上?!皸钇职思摇敝弧?/p>
蔡先生自幼癡迷于書畫,跋山涉水遍走天下,一邊感悟自然與人生百態(tài),一邊求師學(xué)藝。一九八八年,緣遇婁師白先生,得入師門,幸成齊派弟子,藝業(yè)得以長進(jìn)。其后又得到張世簡、李燕等著名畫家指點,筆墨更為酣暢,或勾或劃,或提或按,或潑或染,或濃或淡,或工或意,隨心而動,流露自然真趣。
近年來,蔡先生的嬰戲系列作品,受到廣泛關(guān)注。嬰戲圖又稱童玩、童趣圖,是傳統(tǒng)人物畫的一個分枝,與仕女、佛像三足鼎立,古今畫師多喜繪之。北宋蘇漢臣專擅此道,其存世名作《貨郎圖》允稱一絕。海派名家任伯年、程十發(fā)、劉旦宅、韓敏、華三川等均有力作,以多姿多彩的藝術(shù)樣式,為日漸式微的嬰戲圖保留了華麗的篇章。
蔡孝龍的嬰戲圖題材廣泛、手法多樣,情趣想諧,形神兼得,向讀者展示出一片人喜、令人憶、令人擊節(jié)、把玩而欲罷不能的童真天地。在畫家的筆下,以平民子弟為主體的孩童,一臉稚氣,滿懷夢想,或靜坐窗前案頭,習(xí)字作畫,讀書明理,極力效仿他們的偶像讓梨、砸缸、襄瑩、鑿光,花樣年華貴似金,少小努力惜光陰,或群嬉于田間地頭、庭院花蔭,養(yǎng)花飼草,逗雀戲貍,端年斗草,元宵張燈,濃郁的民鼓,或滾鐵環(huán)、踢毽子,頑皮中透出純真,交往中培養(yǎng)品格,一樁樁、一幕幕。無不撩動成年觀眾心中久蓄的那份追憶、那種期冀。所謂:無畫不寓意,有意必吉祥。蔡先生顯然,深詣此理。故他的作品既新鮮,又傳統(tǒng),寓教于樂,雅俗共賞。
在表現(xiàn)手法上,蔡孝龍有選擇地吸收了瓷器、泥人、彩塑、剪紙、年畫等民間藝術(shù)的長處,以行草筆法入畫,寫中帶工,服飾,器物力求準(zhǔn)確、妥帖,配置虛實相生,呼應(yīng)自然,著色以清新、雅為宗,不尚奢華,力忌板滯。在特定的場景中著力刻劃人物的心里活動與精神面貌。一畫之中,有主有次,有顯,有露,勝人之處皆在“傳神與阿堵中”。透過孩童渴求向善求知的目光,愈加體味百年樹人,看重當(dāng)下的深刻哲理。畫家還敏銳地抓住孩童活潑好動的天性,在造型上予于適度的夸張,變型,動中取靜。以虛托實,而加強(qiáng)敘事性的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收到無意為之而盡得眾妙的審美享受。他的近作《百子納福圖》長卷,將近百個兒童于一圖,又分作若干個章節(jié)層層遞進(jìn),除作各種游戲外,亦穿插吹笛、擊鼓、下棋、作畫、吟詩等內(nèi)容。布局飽滿,形象生動,可謂洋洋乎大觀,陶陶然悅目。加上題詩:“道是春歸一瞬間快,天真百子笑語喧。他日前程鋪錦繡,還思同城敘情長?!逼溆嗳纭督纪庑小贰ⅰ洞夯▓D》、《弈趣》、《消夏圖》、《百子同樂》等作品,都是喜氣洋洋可圈可點的上乘之作,受到各地藝術(shù)品鑒賞者的高度關(guān)注。
蔡先生作品取材廣泛,尤以佛道題材人物畫見長,皈依佛門后,其布袋佛作品特色更為鮮明,形神兼?zhèn)洌?dú)步畫壇;其水墨蝦,法自師門,獨(dú)具天真意趣;其書法不拘一格,氣勢開張、自然。
蔡先生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全國、省市美展及大賽。作品為國家有關(guān)部門,以及國內(nèi)外多個機(jī)構(gòu)、團(tuán)體和各界人士收藏。其獨(dú)步畫壇的布袋佛畫作,更是備受宗教界及收藏人士珍愛。